
万科的公开资料称,“万村计划”是一项以承租后改造方式,对城中村进行精细化运营的业务,主要模式是以略高于市场价的租金承租城中村农民房业主的楼房,进行升级改造后重新供应给租客,在这一过程中整合并植入商业、产业、文化等内容,试图以较低成本,推动居住升级。
相比之下,Slack的招股书显示截至到2019年1月,总用户数达到60万,日活为1000万,去年9月的时候宣称日活超过1200万,但这还低于微软在7月公布的数字。随后Slack在自己博客中辩解道,尽管日活被提及得最多,但真正重要的是使用时长。目前Slack上每天活跃着60万的开发者,在超过10万的付费用户中每人平均每个工作日保持在线超过9个小时,活跃使用时长超过90分钟。聚焦使用深度是Slack想传达的意思,因为对比Slack拥有1800个三方应用和每周50万个活跃自定义程序,Teams只有200多款应用。
白板(Whiteboard),可以支持额外的摄像头来拍摄内容,即使用任意USB摄像头,Teams Rooms能够使用最新的智能捕捉处理算法,来截取、对焦、调整和增强白板上的图片和文字,所以远程参会者也可以实时清楚地看到白板上的内容。一系列措施直指Zoom。总而言之,就像在我们在网上买零食,到底会去天猫或京东超市进行一站式选购,还是去三只松鼠、良品铺子等品牌旗舰店?恐怕我们自己也不一定清楚当时的动机。
新经济扎堆赴港上市背后,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,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?数据显示,科技新股上市后到目前的破发比例为80%,前轮浮亏比例为50%,再前轮浮亏比例为25%。香港作为全球IPO最有竞争力的上市地,2019年将会如何?新经济股陷入破发“窘境”
责任编辑:覃肄灵这几天我回国,在上海连续做了两场讲演:一场是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大会,另一场是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,讲的都是同一个主题:日本企业的转型与创新。无论是高大上的全国行业大会,还是上海市的一个科技小镇,大家在目前的经济下滑的压力之下,都开始冷静地思考一个问题:企业该如何求生存、如何创新、如何继续发展?而日本企业走过的路,他们的创新方法与途径,他们在哪些领域引领世界,了解邻国的这些信息成了大家的渴望,也成了我的宣讲使命。在演讲中,我特别谈到了一点,那就是日本企业在遭遇逆境时,他们是如何面对严寒,又是如何寻求不再挨饿受冻。
值得关注的是报告认为协作服务正逐渐变成一项“基础设施服务(infrastructure services),但这会导致更多信息孤岛(silos)出现,因为每个供应商都希望自己成为服务的终点”。这句话引发了我的两点思考,这不是一个赢者通吃(winner-takes-all)的市场,至少现在还不是;